#前言
我不是装机发烧友,过程中也请教了不少朋友和互联网,但现在想想其实不是很麻烦,主要是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是无知导致的畏手畏脚。所以把最近第一次组装台式主机的经历和总结记下来,如果能帮到其他人就更好了。
#选配件
就算知道配件的知识,什么接口什么协议,那些都是抽象的行业标准,对选配件没太大帮助。比如你知道牛奶的国标,但还是在货架旁纠结买哪个品牌的牛奶。和买牛奶一样,选电脑配件就是选品牌,需要对品牌甚至品牌下的产品线有一个整体的了解,不是发烧友一般不会主动去获取这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会多次提到某个配件“竞争品牌多,勤搜索论坛和评测,注意别翻车”这类话,就是指,首先搜着看一些广谱的推荐文章,选定一些品牌型号,然后挨个在网上搜这个型号的评价。
#要注意的整体指标
选配件时整体指标有这几个:预算,期望的机箱大小,期望的功能。
-
预算限制各个配件间的性能(=价格)平衡,有一个大概的认知,自己是在选高中低哪个层次的配置。配件间的性能平衡有点水桶效应的感觉,但其实有经验可以把预算向自己期望的功能上倾斜。
- 独立显卡不便宜,会吃掉相当一部分预算,最好认真考虑自己是否需要独立显卡,可能去了独显,给 CPU 配好点,用集显一样满足,还能空出不少预算给其他配件。
- 我的预算没设上限,因为:1.我本来经验就不够,不想再花多余精力去学习如何平衡预算。2.电脑天天用,用使用时间折算下来每小时花费会很低,所以我想对自己好点,指着高端机配,价格铁定低不了,认了,多花点时间攒钱就是。
-
机箱大小会从物理上限制一些大块头配件的选择,比如想组i-atx 或者m-atx 的小机箱,三风扇显卡肯定塞不下。我发现,双风扇的显卡和同型号的三风扇显卡的性能差一截,价格却贵1000,于是放宽了自己组m-atx 机箱的限制,决定用三风扇显卡组 atx 机箱。
-
期望的功能和各配件性能选择挂钩,比如想多任务就多加内存,想运行大型计算任务就选好的 CPU,想玩3A游戏就配一个差不多的独显……
- 这个的原则怎么说呢,和房子硬装修差不多,一是保证自己当前的需求,二是留下为未来升级时兼容的空间(免得日后发现不兼容,迫不得已再掏一笔钱买兼容的底层配件,比如主板)。我的需求是这样:能够给现在和未来5年的3A游戏开最高配置,能够无限期长地(做美梦)满足硬盘和内存容量之外的未来需求。
- 可以看百度贴吧显卡吧的每月装机推荐贴了解更多配件和功能间的相关关系。
#有顺序地选择配件产品
我们都知道,主机机箱里头的东西有这几个配件: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电源、CPU 风扇,然后还有外面保护它们的机箱。其实它们之间的型号、兼容性、需求是相互关联的,这样就可以固定下来一个选配件的顺序,减少型号选择范围:
1. 先选 CPU 和 CPU 风扇。 台式机的 CPU 就两家公司的产品在竞争,Intel 和 AMD。
-
如果买整盒的 CPU,里面会附送官方设计的 CPU 风扇,但只买 CPU 散片+第三方 CPU 风扇 DIY 灵活度更高和价格更实惠一些。虽然我怕麻烦直接买了整盒就是了。
-
(注意 Intel 的芯片针脚是平面,但 AMD 的是密密的针脚,装 AMD 的 CPU 要注意不手抖,针脚坏一个就报废了。其实这个对选哪家没影响。)
-
我看这几年 Intel 老是被笑话挤牙膏,但是 AMD 的新的 CPU 架构却表现不错,值得期待。本着对未来升级 CPU 时的(主板)兼容,我选了 AMD。
2. 选完 CPU,对应的主板型号也固定了。 因为主板芯片组是和 CPU 相对应的。然后主板的品牌,御三家,华硕、微星、技嘉,三选一选择你的神奇宝贝。
- 我选的华硕,因为我那个型号的主板华硕的有个额外功能,我看中了。
3. 再之后独立地选内存和硬盘。 这两个产品的竞争企业就多了,所以要勤搜索论坛,挑有口碑的大牌子买,注意选个没翻车的型号。也要注意数量不要超过主板上预留的对应接口数量。
-
内存注意买需要的容量除以2或4,两条或四条相同的内存条(组装双通道),然后两条内存就注意插主板的2,4两个插口(没搜到这个什么讲究,据说这样好),4条就1234四个插口都用上。品牌我选的金士顿 FURY。
-
年中时有段时间兴起 Chia 加密货币,用大容量 HDD 挖这个币性价比高,那段时间消费者级别的大容量(>3T)HDD 直接断货。现在好像不火了,硬盘又有货了。
-
现在 HDD 厂商在推广叠瓦磁记录技术,虽然它有潜力,但目前性能不如老技术垂直磁记录,所以买 HDD 暂时别买新出的叠瓦盘产品。话说回来,这是不是这意味着垂直磁盘的存货越来越少了……不知道厂商们是否还在运行垂直磁盘的流水线。HDD 品牌我选的希捷酷鱼。
-
还有就是时间沉淀对于黑料爆料比较重要。我的 SSD 开始就是2021年年初从显卡吧的装机贴里的推荐表格选的,西数黑盘 SN850,然后选完放一边了。之后要买的时候群友提醒我SN850翻车了,我一搜,嘿,就2021年年中刚出的事,然后我换了三星的970。得亏群友提醒一句,也得亏我拖延买配件(等最后也没等来的显卡降价)的时机拖得久。
4. 大头来了,选独立显卡。 设计显卡芯片的核心公司有两家,Nvidia 和 AMD,但是拿到芯片并制造显卡的制造商有很多家,注意别翻车。比较好的一线还是御三家华硕、微星、技嘉。
-
以前的老主板存在主板 PCI 插口型号和显卡插口型号的兼容性问题,现在都是 PCI-E可以不再顾虑了。
-
最近要特别关心挖矿(挖加密货币)导致的不良二手显卡流入市场的问题。有这几个建议:
- 买新卡,别图便宜买网上的二手,风险大不值得。
- N卡的话,买V2版本芯片的显卡,即挖矿性能限制(LHR)版,包装上会标注V2,芯片序列号也会与先前的未限制版有所不同。包装盒上和显卡内部都会有序列号,担心盒子被掉包的话,显卡内部的序列号要插上主板,用一些软件看(我是没预装驱动,主板不识别显卡,吓坏了以为显卡坏了,最后装完系统装上驱动用 GeForce Experience 看的序列号)。
- 显卡出场日期尽量晚,可以给显卡制造商客服打电话,报序列号查询。
-
我最后买了华硕的30系N卡,因为看测评,新的A卡的性价比好像打不过N卡。价格,唉,回头和朋友一聊,我买了个较原价溢价40%的“双十一特惠价”,就这还是现在的中国大陆市场上比较便宜的价格,认了,不想等了。
5. 主板和显卡,一横一竖,构成了对机箱的长宽高度要求。 选机箱主要看大小和预留的配件位置数量。机箱这个技术门槛很低,竞争的厂家就更多了,注意搜评测避免翻车不好的设计。注意机箱预留的 SATA 口硬盘位置数量要满足之前对硬盘的选择。机箱上能搞得花样(附加功能)比较多,选什么看人,我选了先马的黑洞,图它的静音降噪设计。
6. 跟着机箱一起买的是机箱冷却配件。 一般是风扇,用水冷的人一般知识丰富,应该不需要这篇文章的指导(偏见)。买几个风扇?得看配件的性能(发热量),这我搞不懂。所以我买机箱时直接选的满数量的风扇的组合套装,因为散热不足比散热溢出更危险,而且风扇耗电量并不高,没必要抠门。买什么样的风扇?我买的是不智能控制转速的恒定转速的静音风扇,风扇大小看机箱的设计允许。
7. 耗电的配件选好了,计算功耗选电源。 电源技术门槛不高,竞争厂家很多,注意别翻车。
-
在搜索引擎上搜“Power Supply Calculator”有很多功耗计算器。也可以对用电大户比如独立显卡专门搜索一下功耗。
-
电源的品质有一些层级,从铜牌、银牌到金牌、钛金……整的跟 MMORPG 的装备品质一样。这个指的是转换效率的高低,直观体现就是高负载时发热少、耗电少。
-
但是注意!电源功率不足会损害硬件,而且电源的功率/价格比和其他配件的价格相比很不值得抠门,考虑到未来升级的兼容性,最好买功率溢出个一二百瓦的电源。
-
我选择了安钛克的金牌 HCG750,因为我搜索发现论坛对这个型号的表现比较满意。
终于选完了,现在看一眼候选表的总价,叹一口气,并开始攒钱。顺便时不时地关注一下配件的市场价格变动和新的黑料。有个好的时机就出钱买下来吧,可以独立地购买并更换不同配件。但是因为我是第一次装机,手边没有现成的机器,无法独立验证各配件的可用性,所以我只能一次全部买下来然后火急火燎地测试,争取在商家保证期内申请退换货。还好后来有惊无险,没有发生问题。
#走一步看一步的装机
防呆不防傻,大力出奇迹。
这句话是个梗,现在的配件间的接口都有防呆设计,比如换一个方向就插不上扣不上之类(不会出现 USB 接口的需要试插三回的量子态设计),但是不能避免装不上硬装,一使劲把脆弱的插口搞报废的情况,所以应该对自己的配件温柔点,想想它值多少钱。
现在的配件都标准化了,简化了装机所需的必备知识量,不是专业人士也可以按着指导自己动手组装。其实装机就两种步骤交替做,把两个配件的接口插好,用螺丝把配件固定位置。
-
工具只有螺丝刀足够了,不过非常建议准备好头部带磁性的螺丝刀,小螺丝没装好掉进缝隙间,粗粗的手指头是伸不进去的,只能用这种螺丝刀吸出来,而且磁性螺丝刀也能提高第一次拧螺丝就对好口的概率。
-
环境的话,首先要有一个高度合适方便长时间工作的平面,然后平面周围要有充足的光源。我趁着阳光充足的周末,把我们家的餐桌拉到窗户旁,作为临时的工作台。最后拖到日落都没装完,我又拿来一盏台灯做光源。光照对精密操作很重要,要看字号很小的标记,要对准很小的口拧很小的螺丝。
关于装机指导材料,首先我推荐 BiliBili 上装机猿这个 PO 主的三集系列视频:【装机猿】学装机免费 学不会下期还免费,【装机猿】装机免费学② 免费爽!一直免费一直爽!,【装机猿】免费学装机③ 还用我帮帮你么?。别看人家插科打诨地讲,里面的知识足够我这种第一次接触的新手明白装机的顺序和要领。
不过其实可以按装机步骤去针对性地搜索教程,视频为佳。比如一个空荡荡的机箱,装机的顺序应该是:往机箱上固定机箱风扇、硬盘、(提前插好线的)电源、主板(主板上最好提前插好 CPU、CPU 风扇、内存条、M.2接口的 SSD)、显卡。每一步都可以搜索"机箱名字"+“配件名字”,学习如何把配件固定到机箱上。剩下的知识由装机猿的视频补足,比如主板上各种接口的连接方式,还有电源线的连接方式。主板的说明书会很详细地写明其他配件连接到主板的安装方式。
注意装电源时,先把电源线插上电源,把线另一头穿过机箱上各种固定孔为下面的连接提供便利(搜索如何“走线”),再把电源固定到机箱上。电源如果是模组化的话,它包装盒里有好多各种连接线,但是你买的配件数量一般小于电源能供电的配件数量,所以这里见仁见智:
-
把线都插上,但只连接需要数量的线,没用到的线小心地用轧带固定好,以备以后增加配件的需求。
-
只插需要数量的线,没用到的线收起来,日后增加配件就把电源拆下来再插线(电源固定在机箱内时不太方便插线,那个线蛮难插拔的)。
还有就是主板上的M.2插口位(SSD 位),我这个主板有两个,一个是裸露的,一个被一块金属板遮住了位置。我以为金属板是装饰,之后做数据迁移,迫不得已要插两条 SSD,搜索拆掉金属板的方法,才得知金属板下有硅脂,这是一块散热板,就是为做系统盘的 SSD 准备的位置。
从中午12点到晚上23点,从完全0经验、一地没拆封的配件,到装好主机、配件盒子在杂物间里摞得连死亡搁浅的配送员都要称赞的整齐。装完后没有满足感,反而有点害怕,因为马上就要检验成果了——点亮。
#点亮!先装临时系统检查配件情况
提心吊胆的时刻来了。这个“点亮”什么意思,我也没搜到,有说是显示器、有说是硬盘灯、有说是 RGB。我这个机子比较奇怪,不用 BIOS 设置,自动切到独显(查过说这个是现代主板的默认操作),所以插主板的 HDMI 口,显示器不亮,吓了一身冷汗,换成插显卡的 HDMI 口就接通了。
只要主板、CPU、内存、显示器正常,我们就能进 BIOS。BIOS 里就能显示各配件的参数,如果一个配件没能被主板识别,那就麻烦了。比如我这次 BIOS 不识别显卡,吓得我当场就先提交了换货申请,然后继续排查问题。还有就是如果 BIOS 不能正常启动,会提示一些英文错误,比如我就马虎地把 CPU 风扇插错了主板接口(没插 CPU_FAN 插成了 CHA_FAN,俩接口一样),BIOS 就提醒“cpu fan error(检测不到 CPU 风扇转速)”。
我预先准备了一个 Windows 装机U盘(对我是 Windows 用户),所以我直接在 BIOS 上把引导切到装机U盘,在空白的硬盘上装了个 Windows。赶紧联网下载 Nvidia 的支持软件 Nvidia Control Panel,装显卡驱动。然后虚惊一场,显卡可以正常被识别,序列号也没有问题。然后我用这个临时的 Windows 系统(之后要恢复成我笔记本上的系统)运行了那些跑分软件,比如FurMark跑显卡压力测试、CrystalDiskInfo看硬盘情况……看指标一切正常,我松了口气,开始准备数据迁移,完全没有预料到数据迁移才是整个装机过程中最艰难的阶段。
#艰难的数据迁移之路
这里多嘴说一句,现在的 SSD 厂商会提供从 HDD 把 Windows 系统迁移到 SSD 的实用工具程序,比如三星的Data Migration Software,如果你的需求就是这个,直接用这类软件做迁移,非常方便。
#Windows 系统还原机制因远古的硬盘发现逻辑意外失效了
我本来想用 Windows 自带的系统还原机制,直接用装机盘执行高级启动,然后还原我在笔记本上用“备份和还原(Win7)”做的备份(我一直用它做备份,以前用的 SyncToy 不能备份系统分区,只能备份文件)。之前我的笔记本上有两个盘,SSD 做系统盘(C区),HDD 做数据(其他区),现在我的新电脑上也是一个 SSD 一个 HDD,而且临时 Windows 在 SSD 上。我想聪明的微软的工程师们写的系统还原程序,一定可以正确地运行吧。想法很好,事实上它运行的也很好,但我一觉醒来傻眼了:我的 SSD 里装的是数据分区,而 HDD 变成了系统盘。
为什么?我又运行了一次装机盘,发现了问题所在:Windows 装机程序将我的 SSD 认成了第二块硬盘(Disk 1),而把 HDD 认成了第一块(Disk 0),我本应在装临时系统时就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我搜索到了看起来匹配的原因,但遗憾地发现没有可用的解决方案。简单来说,Windows 对硬盘的排序逻辑是越过 BIOS 通过硬盘驱动遍历请求硬盘,并根据它们的响应顺序确定硬盘次序。SSD,你为什么响应跑不过 HDD,是你的驱动不够快吗?唉。
事后诸葛亮的猜测,此时我直接用实用工具把系统从 HDD 迁到 SSD,再单独把文件恢复,这事就结了。
#尝试耍聪明骗 Windows 还原程序,失败
我思考了一下,我的数据盘仅仅是数据盘,没有任何其他系统分区,所以我可以手动给 HDD 分区,通过 Windows 的文件还原的机制来还原文件。只想办法往 SSD 里还原系统就好了。现在问题是识别硬盘顺序颠倒,好,我把 HDD 拔了,只恢复系统分区和C盘,这一对一,能成功吧?结果是不行,系统还原程序报错不执行,说“错误0 指定不存在的设备”。
我想是不是这次备份牵扯到两个硬盘,所以备份里有相关信息记着有两个硬盘,只恢复C盘和系统分区,它也要求有两块硬盘。我再做一个只有C盘和系统盘的备份,只涉及一块硬盘,可以吗?结果是,不行,它还是报那个错。事后诸葛亮地猜测,如果当时我把笔记本的机械硬盘线拔了再备份C盘和系统盘,也许就能成功。
#上 PE 和 DiskGenius 复制硬盘,·成功
实在不行啊,上终极方案:直接对数据动手。我把笔记本里的 SSD 拆了,装在新电脑主板上,然后插上我的 PE 盘(这里推荐使用WinPE 工具箱,可惜里面 DiskGenius 是32位,我需要64位的,又自己加了一个),用DiskGenius强行复制硬盘数据,然后重新引导了 MBR。这下成了,看起来注册表和高级系统变量还在,但有部分程序不能启动,比如 Office 套件,NodeJS 之类,重装软件就好了。光这个迁移来来回回折腾了三天。
#结语
现在可以愉快地使用新电脑了。我对新电脑做了一次“备份和还原(Win7)”,备份成功了,那下次是不是这个备份会往 Disk 1上还原系统盘呢,我不知道。只能希望这个台式机不会出现需要还原系统的大错误了。😬